同城58网 软件 关于「雷视融合」的群英论战

关于「雷视融合」的群英论战

安全和效率是城市交通管理的重要目标,信号控制则是提升通行效率的重要手段。随着交通管理部门的重视程度加强及交通管理需求的变化,信号控制领域相关技术也在不断升级迭代。

雷视融合技术通过将视频监控和雷达融合应用,最大程度实现了两大技术方案的优势互补,雷视一体机等设备也凭借其稳定良好的性能,成为了近两年交通管理部门的主要选择。

在第十一届(2022)中国智能交通市场年会中国交通信号控制发展论坛上,由广东振业优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陈宁宁主持了圆桌讨论环节,武汉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科技管理处警务技术三级主任黄传明、湘潭市公安局交警支队指挥中心主任蔡小柯、浙江中控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周俊杰、广州运星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徐建勋围绕雷视融合技术和雷视一体设备展开了讨论。

以下为圆桌论坛的交流实录(赛文交通网整理,有删减):

周俊杰:大家热议的数字孪生、雷视一体,其实是对交通数字化的关注,其本质是实现精细化、智能化管控的需要。我们希望通过雷达、视频等技术的融合,一目了然地掌握交叉口的情况,服务于交通治理。所以这几年围绕雷视融合、数字孪生,我们也做了非常多的工作。

在交通信控领域,以往的感知技术,无论是地磁、线圈还是视频,更多是帮助我们数清楚到底过了多少辆车。雷达所具备的全天候和长距离的检测特性,能够让我们关注到除了过了多少辆车之外,后面还排着多少辆车,它把我们对于路口的了解从最初的60米、80米延展到了车道往后的几百米,同时能够去跟踪车辆的运动行为特征,这对拥堵的精细化治理、交通事件的发现是有很大帮助的。

当然,相比于大家对于雷视一体和数字孪生的关注,我更想呼吁一下,交通做数字化的目的是要回归到交通治理的初心上来。我更希望看到雷视融合技术或数字孪生切实帮我们解决了更多的问题,这样产品也会更具有生命力。

总体来看,我看好交通基础设施的数字化的趋势,也在着力打造这方面的产品与方案,支撑交通的智能化管理,来尝试解决一些过去解决不了的问题。

黄传明:在我看来,投入和产出比是最重要的。现在经常提及的数字孪生,边缘计算这些技术,归根到底是投入产出比的问题。如果一个路口一天只过十辆车,也就没有使用数字孪生的必要了。

最典型的一个例子,在我们参加工作的时候,一个监控的成本在几万左右,现在几千元就可以购买到很好的摄像头了,那么节约下的这些成本去到哪了?如今的城市监控可遍布各个角落,形成了路网,在路网中就会使用到数字孪生和雷视一体这些技术,成本就平摊到了这里。

成本的降低会对这些技术产生推动作用,节约下的成本平摊到经济效益上,而经济效益是衡量其是否具备实际价值的最终标准。

所以说对于这些技术的看法,我的观点是实用为主。技术当然需要研究,但更多时候还是适用最好。

Q:雷视一体设备相对于单独的雷达或单独的视频来说,其性能是有所下降的,能否请周总解释一下这其中的原因?另外,雷视这类设备,有哪些1+1>2的优势让交警这类用户来选择这个产品?

周俊杰:在产品质量方面,雷达、雷视产品在性能上是可以做到相当的,目前两者的差异更多是产品应用场景与市场定价策略所带来的。

雷视一体的核心是将雷达数据和视频数据一体化应用,而不是简单的把雷达和视频做在一个一体化设备上,怎么把雷达捕捉跟视频捕捉的同一个目标进行有效融合,是真正的难点所在。这种融合应用与可视化展现,对于下一个环节的治理是切实有用的。

在雷达产品的选择上,能够满足我们应用需求,同时在低速目标检测准确度、检测范围等方面有更优性能的产品,可能未来生命力会更强。

整体来说,我对雷视和雷达产品都是非常看好的,只是二者应用的场景可能不同,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案。

Q:现在设备厂家都在推雷视一体机,但是内部也出现了两种声音,一种认为可以直接用雷视一体机,简单快捷就能输出解决方案;另一种认为雷视一体机一不能复用,现有的电钮摄像机可以作为非现场执法的依据。从业主方来看,更倾向于雷视一体,还是更倾向于电警加广域毫米波雷达?

蔡小柯:目前来说,我们下一批流量相机可能会使用雷视一体相机,雷视一体用于信控技术肯定是没问题的。

在湘潭,流量相机只给信号机使用,不复用电子警察。我一直比较反对复用设备,一个路口的各个设备应该各司其职。如果一个路口安装的电子警察相机,既干电子警察的事,又干道路监控的事,还干流量相机的事,那么它可能什么事都干不好。

还有个问题就是一般电子警察相机寿命在3~5年左右,因为3~5年之后芯片会衰减,芯片衰减后照车牌(尤其我们现在还要做人脸识别)就不清楚,必须要更换,在我们维护里面都有一个几年的更新重置费用的。

如果使用融合相机、复合相机,就意味着在更换电子警察的时候,信号控制系统就瘫痪了。此外,如果以前用的是A品牌的摄像机,现在更换为B品牌,新的设备与信号机存在不能继续对接的可能性,如果对接不好,就意味着从感应控制时代退回了固定配时时代,这是绝对不允许出现的。

湘潭现在是流量相机跟信号机配套使用,信号机使用多久,流量相机就使用多久。因为流量相机取的数据非常简单,不需要进行车牌、人脸这些工作,哪怕是衰减之后也能够使用相对较长的时间。

所以像您刚才说的这个问题,雷视一体相机如果只用于信号控制是绝对没有问题的,但是目前还没有用于电子警察的考虑,因为现在基于纯视频的识别和取证基本已经够用了,只有测速这类需求时才需要使用雷达,场景不同。

另一个就是雷视一体相机与信号机的对接问题,今天的厂商都介绍了自己的产品优势,但这么多精细化的采集数据,用到信控的时候,到底需要多少?我认为这点还需要我们进一步思考。

Q:从效益上来看,这些信控设备在湘潭市或者武汉市的实际应用过程中,所产生的效果是否达到了我们的预期?

黄传明:武汉的信号机联网是从2000年开始应用,最大的一次是08年西门子建设的武汉江北片区(武昌、汉阳)项目。在武汉,除了施工路口和新建路口外,区域路口机已基本实现全面覆盖,持续这么多年,大家都已经适应了区域控制这种方式,因为太过于习惯,在它发挥效果时候我们已经感觉不到了。

当然在使用期间也有过几次短暂的断网的情况,不出半个小时,我们就会接到投诉电话。这也证明了这些设备是有作用的,并且一旦系统停摆,影响是非常大的。

您刚刚问的产生效果是否达到了预期这个问题,我只能说是有效果的,但这个效果无法量化。实际应用情况就是一旦出现问题就会有联动的反应,市民出行体验感变差,我们也会接到相关投诉。

蔡小柯:在2017年开始做项目的时候,我也是痛下决心。湘潭市街面上两百多台信号机,不管是建了二十年的十年的,还是刚装上两个月的,我全部更换为全新的秒级全感应控制信号机,也就是湘潭现在使用的这种信号机。

在更换后的一段时间里,这些新设备在某些区域的控制效果还不如原来的固定配时,因为这些感应控制是没有精调的,而精调需要耗费很大的精力。最后迫于无奈,我只能学习精调,从一个点调到一个线,再到一个面,现在反倒调出心得来了。

这里面就涉及到评价体系这个问题,正因为行业内没有明确的评价体系,像信号调优这样的工作,我不敢交给其他团队做。在我看来信号调优这个事情永远是只有更好,没有最好。不能说我一定调到最好,谁也不能调的比我好了,这是不可能的。

现在我把这个事情当作在玩游戏,我每天最兴奋的时间就是早高峰和晚高峰,这个时间就是校验我的这些调优的参数是否正确,是否需要继续调优的一个过程。

作为交警一方,我们迫切需要信号优化的评价体系。如果有了一个客观的评价体系,我们的工作就会轻松很多。

徐建勋:信控系统对于城市来说是交通秩序的体现,它规范了秩序从而保障了更多的安全。

在路口没上信号机之前,会频繁出现各类事故,现在上了信控系统,最重要的事故率降下来了,那么这个投入就是值得的。投入了之后怎么把它管好,刚刚蔡主任已经分享了很多。我们所做的工作就是在建设好之后,在他们所做的基础上再进行适当的提升。

目前行业内也存在一些问题,对于成本的控制,效果的评价、如何去评价一个项目的好坏,都没有明确的标准。

我们在早期做城市项目的时候,尤其中小城市,一个县城可能只有几十个信号灯,这些信号灯都是各自为政的。信号机厂家把它安装上去后,初始方案是什么样就是什么样,在这种情况下,不夸张地说,我们优化后提升的效果可能会达到300%。

我们在做信号控制的工作中始终有个想法,通过我们的控制策略,平峰的时候让交通更通顺一些,积压的车辆减少一点,拥堵的时间来的晚一些,拥堵消散的快一些。高峰期拥堵指数可能还是会到三,但是经我们优化后,拥堵时间由原来的30分钟到现在的20分钟,这也是发展评价体系中我们的作用所在。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tcw58.com/n/a4482.html

交通网,群英,产品,技术,雷达,设备,一体,数字,融合,论战,信号机,雷达,雷视一体,雷视,黄传明

同城58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交通网,群英,产品,技术,雷达,设备,一体,数字,融合,论战,信号机,雷达,雷视一体,雷视,黄传明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交通网,群英,产品,技术,雷达,设备,一体,数字,融合,论战,信号机,雷达,雷视一体,雷视,黄传明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