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城58网 软件 苹果双十一发5亿红包,安卓厂商可咋接?

苹果双十一发5亿红包,安卓厂商可咋接?

降价成苹果最大创新。

最近几年,关于苹果新机的创新力度,一直广受诟病。不过,2022年的双十一,苹果的创新却没让人失望,至少对于抢到的朋友来说,iPhone成真香机,已经成为口头禅。

唯一有点遗憾的是,苹果的创新并不展现在产品功能或配置上,而是表现在了价格上。

10月31日20点21分,正当大家摩拳擦掌准备付尾款的时候,苹果官方微信推送了一长串的双十一优惠券。

之所以说是一长串,是因为参与优惠的产品很多,从iPhone、iPad,到MacBook和Apple Watch、AirPods,可以说苹果的主力产品,尽数在这个双十一期间,降价销售。

据晚点财经计算苹果双十一和天猫一起至少发了5亿元优惠券,促销力度远超往年。

比如说上一代iPhone 13、iPhone 13 mini领券立减700元。而搭载M1芯片的MacBook Pro,优惠力度更是高达1400元。

旧产品打折促销并不罕见。但是如果刚上市一两个月的新品,也大力度促销,就比较反常了。

是的,说的就是iPhone 14和14 Plus 。这两款新机每台优惠力度高达550元,备货数量达到了41.93万台之多。如果叠加天猫88VIP满减等优惠,iPhone 14 Plus的降价幅度可以达到1250元。有消费者形容这款原本广受诟病的新机:「瞬间就香起来了」。

iPhone 14和iPhone 14 Plus发布之后爆冷的原因,主要是因为这两款手机和上一代相比,外观几乎没有变化,芯片还是iPhone 13系列的A15,像素也还是万年「1200万」。

在这种情况下,两款手机的价格还更贵。甚至相比上一代iPhone 13 Pro来说,也没有配备LTPO、3X 长焦镜头、LiDAR 激光对焦雷达等 Pro 机型才有的配置。

因而,这两款手机刚上市发售,就在第三方平台跌破了发行价。此番苹果亲自下场大降价,更是变相承认了这两款手机的定价「刀法」不再精准。

而此前,据天风国际分析师郭明錤透露,苹果正与和硕、立讯讨论将iPhone 14 系列产线转换为14 Pro系列,立讯预计最快明年一季度出货14 Pro系列。这次降价无疑从侧面证实了此消息。

如果只是iPhone 14和iPhone 14 Plus有着这样的促销力度,那么苹果此番降价并不奇怪。

但是,就连iPhone 14 Pro这样不愁卖的机型,优惠力度也达到了350元,而且双十一备货也不少,达到了23.872万台。

值得注意的是,在苹果官方优惠券的基础上,以上机型还可以叠加各种满减券、平台券和店铺券,而且优惠价格之后的机型还可以享受12期免息分期,可以说这波优惠力度前所未有的大。

最近一两年来,每一次iPhone降价,都能引来一波关注。以至于有人调侃,如今苹果最大的创新,就剩价格了。

这话不假。在去年有关iPhone 13系列的文章中,我就明确表示iPhone 13系列之所以成「真香机」,并不是因为它本身的升级幅度有多大,实际上iPhone 13系列的升级亮点,全都是在以前「存量」下做出的「增量」升级。比如说刷新率从60Hz提升到120Hz,电池容量、存储容量等的提升,都是进行数值上的提升,并未涉及到产品和功能的创新。

而在各种「提升」之下,相对于上代iPhone 12系列来说,各容量的售价反而降低了。比如说128GB的存储规格,iPhone 13相较iPhone 12来说,价格降低了800元,Pro降低了500元,超大杯Pro Max则降低了300。

这种「加量不加价」的精准刀法之下,对于消费者来说,配置升级、价格降低,还有什么不满意的?创新不创新的不再有人关心,反正「真香」就对了。

而今年推出的iPhone 14 Pro系列,升级幅度更大,创新的功能更多。比如说各大社交媒体上热议的灵动岛、车祸检测以及卫星通信等,都是以前的iPhone所没有的。

但即便在这种情况下,如我们上面所述,iPhone 14系列双十一还是迎来了大降价。这背后透露出来的市场竞争的严峻程度,已然不可忽视。

近年来,受经济下行影响,手机行业相当不景气。从「年轻人不愿意换机」到「整体换机周期被拉长到31个月」,无不在宣告着智能手机行业的寒冬来了。

我们从几个维度的数据来看这个事情。

一方面,手机厂商的出货量达到冰点。根据CINNO Research发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上半年,中国市场智能手机销量约为1.34亿部,同比下降16.9%。该数字已创2015年以来的同期最低值,相较2017年同期2.39亿台的销量高点,下跌了43.93%,近乎腰斩。

另一方面,行业下行,各大厂商纷纷砍单以期度过寒冬。天风国际分析师郭明錤在推特透露,中国主要安卓手机品牌今年迄今已削减约1.7 亿部订单,占原2022年全球出货计划的20%。

而即便是苹果也不能幸免。据报道,苹果计划将iPhone SE 3今年的年出货量从2500至3000万下调至1500至2000万,砍单幅度超过20%。毫无疑问,「手机卖不动了」已然成为行业共识。

最近一年以来,智能手机行业整体处于「去库存化」的状态,降价促销是去库存的最好方式。而苹果也不例外,此番发5亿优惠券降价促销,无疑也是受到了行业下行的压力。

此外,苹果双十一发5亿优惠券这事,也给安卓厂商带来了极大的压力。

在苹果降价前,安卓手机凭借自身在影像、续航以及系统等配置方面不断精进,在自身新机价格要比苹果手机低一截的情况下,才好不容易在智能手机的高端市场上,不断发展壮大。

但是此番苹果降价,无疑给了安卓手机厂商致命一击。

在双十一开始的第一天,iPhone 13系列和iPhone 14系列很多机型都被抢购一空。后续消费者要以便宜好几百的方式从官方渠道买到大热的iPhone 14 Pro,如果不「抢」,几乎很难买到。而反观安卓旗舰手机,同等降价幅度下,仍然供货很充足。

实际上,今年第三季度的市场情况也反映了这一状态。Canalys发布的《2022年第三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及增长率》数据报告显示,三星仍然卫冕全球第一,各大厂商的排名也基本保持和去年第三季度一致。但是,从年增长率来看,却是苹果一家独好。

从上图的数据来看,三星、小米、OPPO和vivo等安卓厂商都处于负增长、整个智能手机市场年增长率也为负的情况下,苹果保持了8%的正增长。而苹果之所以保持正增长,则主要是由于相比往年提前十天发布了年度新机,提振了第三季度的手机销量。

这一趋势和苹果发布的2022年第四季度财报情况相吻合。这一财季期内,iPhone销售额为426亿美元,同比增长9.7%,略低于分析师预期的430亿美元。

从以上两份数据不难看出,苹果的抗风险和稳增长的能力,在行业里算是个中翘楚。

但是覆巢之下无完卵,在行业整体下行的趋势之下,即便是强如苹果,也会面临折戟的可能。试想智能手机代替功能机的过程,诺基亚在衰落的前三年时间里,仍然在全球市场上一家独大。但是,架不住其倚靠的功能机市场被以iPhone、HTC、小米等厂商推出的智能手机所取代。

如果说智能手机取代功能机有点过于遥远,那么PC机衰落的前车之鉴,无疑就在眼前。

我们来看下图,自从2011年创造了3.64亿台出货量的纪录后,「下跌」几乎成了PC行业的主旋律。

智能手机历来有掌上PC的别称。自从2010年移动互联网爆发以来,智能手机开始崛起,迅猛发展,而很多功能被智能手机取代的PC,开始走下坡路。

如果说2011年是PC从颠覆走向衰落的转折点,那么2017年就是智能手机从出货量颠覆一路下滑的转折点。从如今的趋势来看,智能手机的出货量依然会随着PC一路下滑。

这一方面是受前文所说的经济不景气的影响,另一方面手机市场整体都是微创新。无论是库克精准刀法之下,仍需要在价格上搞创新,还是如今的安卓市场已经「卷」成一片红海,都在无声地说明如今的智能手机新机,已经很难吸引用户购买。

此外,VR/AR等号称未来将取代智能手机的创新产品,最近几年来的爆发式增长势头,也在稀释着人们对于智能手机行业的信心。

IDC数据显示,2021年,全球AR/VR头显出货量达1123万台,同比增长92.1%,预计2022年,相关设备的出货量将增长46.9%,2026年前,该市场都将保持双位数增长。

其实,早在2017年,也就是智能手机行业出现拐点时,前索尼集团总裁兼CEO平井一夫就曾表示,「现在的智能手机这种形式,很可能在未来十年内不会再被消费者选择。」

虽然再过两年智能手机绝大概率不会被取代,但是这一预言无疑具有警示作用。那么,未来智能手机的替代品将会是什么呢?

2022年6月,接受《晚点 LatePost》采访时,曾经的智能手机从业者罗永浩表示:「我们相信AR就是下一代计算平台,这在科技界很大程度上也是共识了,并不是我们的创见。」

我们都知道,智能手机是如今普及最广泛的计算平台。按照如今XR市场发展的势头,估计未来五年内,这一行业就会开始普及。或许那个时候,造车、造loT的手机厂商们,已经转型完成了吧?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tcw58.com/n/a3119.html

iPhone,力度,手机,系列,苹果,优惠券,AirPods,价格,红包,创新,手机,苹果,出货量,Pro,智能

同城58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iPhone,力度,手机,系列,苹果,优惠券,AirPods,价格,红包,创新,手机,苹果,出货量,Pro,智能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iPhone,力度,手机,系列,苹果,优惠券,AirPods,价格,红包,创新,手机,苹果,出货量,Pro,智能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