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城58网 软件 半导体界传奇人物离世,古典算力时代逝去

半导体界传奇人物离世,古典算力时代逝去

作 者丨倪雨晴

编 辑丨林曦

“摩尔定律”的提出者戈登·摩尔于近日离世,这位半导体界的传奇人物在夏威夷家中平静远去。(此前报道: 传奇落幕,8300亿巨头发布讣告 )

所谓“摩尔定律”是指在1965年,摩尔就预测电路中的晶体管数量每年都会翻一番,1975年,摩尔将其修订为每两年一次,此后它成为了技术快速变革的缩写和符号。同时,“摩尔定律”也是摩尔联合创办的英特尔走向辉煌盛宴的重要基础。

可以说,摩尔是传统算力时代的缔造者,其提出的“摩尔定律”不只是算力技术的预言,更是全球PC产业链的指挥棒,统治传统算力世界半个多世纪。

一位产业观察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评论道:“传统算力,或者可以称之为古典算力,因为这套架构在50年前就已经制定,摩尔是范式的创立者,在业界创造了神话。”

而他的离去,正如帕瓦罗蒂的离开,余音绕梁,但画面已经切换。从CPU到GPU,游戏的主场正从姓C变成姓G,名字从特尔变成伟达。一个时代落幕了,摩尔的精神长在,是图腾,也是明灯。

没有多少时间感喟,权力的游戏继续。在上述人士看来,算力本质上已经成为新的权力(power),它从不独立存在,产业、系统、商业、乃至国家战略都与之绑定命运。

仙童半导体往事

如果从摩尔的求学经历看,他是一名化学和物理专业的顶级科学家。他在UC伯克利化学系获得硕士学历后,前往加州理工攻读化学和物理博士学位,毕业后在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的应用物理实验室,此时摩尔并未和半导体有过多交集。

而故事的转折点即将到来,1956年,摩尔接到了晶体管之父、诺贝尔奖获得者威廉·肖克利(William Shockley)的电话,肖克利盛情邀请他加入肖克利半导体公司(Shockley Semiconductor)。

当时,肖克利的名气如日中天,这位天才刚刚离开了贝尔实验室,来到加州的旧金山湾区开启新事业,而肖克利半导体公司被视为硅谷的第一家半导体企业。

此前在大名鼎鼎的贝尔实验室中,肖克利和他的团队发明了晶体管,取代了当时广泛使用的电子管,其小型化、低功耗和稳定性使得它能够在电子设备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晶体管的发明也开启了微电子学时代,是现代电子学的重要里程碑,也是半导体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之一。

当肖克利决定单飞创业时,年轻的科学家们几乎一呼百应。于是,摩尔来了、罗伯特·诺伊斯(Robert Noyce)来了、安德鲁·格鲁夫(Andy Grove)也来了,他们三位后来成为了“英特尔铁三角”(Intel Trinity)。

随着一群天才们的聚集,肖克利半导体公司打造了梦之队,然而好景不长,由于怪才肖克利的管理风格缺陷等问题,公司出现了严重的营运困境。在一年不到的时间内,摩尔等八位核心成员就向肖克利提出辞职,并历经曲折创立了仙童半导体公司(Fairchild Semiconductor)。

肖克利则怒斥他们为“仙童八叛军”(Traitorous Eight),而仙童即将开创半导体产业的新纪元,“背叛”和“创新”、“才华”紧紧相连,反而成为一种褒奖。

在上世纪的50年代、60年代,这八位传奇的创始人开始引领全球半导体产业的前进之路,他们首次商用制造了扩散硅晶体管,并且在全球率先发明出商用的集成电路。在未来的几十年中,在硅谷诞生的诸多半导体企业,其源头都可以追溯到仙童半导体这一黄埔军校。

吴军在《信息传》中描述道,到20世纪60年代末,在旧金山湾区召开的全世界半导体公司巨头会议上,九成参会者都曾经在仙童公司工作过。20世纪70年代初,一位记者给这个挤满了半导体公司的旧金山湾区起了一个新的名字——硅谷。

肖克利把硅元素带到了旧金山湾区,而仙童半导体的创立,被业界认为是硅谷诞生的标志,也有评论称,是仙童让硅谷成为了硅谷,硅谷文化和精神就从“仙童八叛徒”开始传承。

而仙童半导体的内部“背叛”也很快来临,在半导体蓬勃发展之际,公司的管理层、技术人员等纷纷离职开辟自己的事业。同时,由于大投资方仙童总公司收紧控制权,并且和这些技术天才们构思的发展战略存在分歧,仙童半导体逐步走向衰退,最终八位创始人们也出走自立门户。

其中,摩尔和诺伊斯共同创立了英特尔;同为“八叛徒”之一的尤金·克莱纳(Eugene Kleiner)创办了知名的风投企业凯鹏华盈(KPCB);主管销售的副总经理唐·瓦伦丁(Don Valentine)创办了红杉资本;营销总监杰里·桑德斯(Jerry Sanders)带着多名仙童员工一起离职,创办了AMD。

吴军总结道,人们在回顾仙童公司时依然会说,它是历史上最伟大的公司之一。因为它不仅发明了集成电路,而且通过不断地分化出新的公司,开创了一个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全世界增长最快的产业。如果诞生于仙童公司的所有公司加在一起,它们的市值将会超过3万亿美元。对于全世界来讲,大家宁可要一个快速增长的产业,也不要一家巨无霸公司。

英特尔的奇迹与困境

一鲸落,万物生。在半导体创业热潮中,摩尔和诺伊斯继续书写奇迹,在1968年7月,他们共同创立了英特尔,之后格鲁夫加入成为第三名员工。

摩尔最初担任执行副总裁,直到1975年成为总裁。1979年,摩尔被任命为董事会主席和首席执行官,直到1987年,他放弃了首席执行官的职位,继续担任董事长。1997年,摩尔成为名誉主席,2006年卸任。

摩尔曾向媒体表示,他是一位“偶然的企业家”,没有强烈的创业冲动,但他和诺伊斯、格鲁夫合作无间,“三杰”直接奠定了英特尔的文化基因和技术基础。

据了解,诺伊斯既是一位技术大拿,也是一位卓越的领导者,当时他有一个绰号是“硅谷市长”,大家都认为他主导了英特尔的早期愿景及大部分文化。而摩尔是技术向导,在他的带领下,英特尔早期就在硅存储器方面处于领先地位,并推动了微处理器的发明。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摩尔促成了英特尔从内存到微处理器的业务转变。1969年,英特尔推出自己的第一批产品——3101存储器芯片;1971年英特尔推出了第一颗微处理器Intel 4004,开启了CPU之路。然而到了1985年,因为日本芯片制造商的激烈竞争,英特尔内存芯片跌入亏损,面对是否退出的痛苦抉择时,摩尔在和同事分析讨论后决定停下传统的内存业务,转而聚焦CPU业务。

到1991年,英特尔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半导体公司,Wintel联盟紧紧把握着产业链的话语权。而直到两年后,英伟达才于1993年正式成立,彼时GPU还仅仅是图像处理器,而在接下来的20年中,GPU提供的并行计算将大行其道。

2008年,英伟达创始人黄仁勋采访中曾被问道:“怎么阻止英特尔有一天会把GPU的功能集成到CPU里,或者芯片组里?”就在2006年,英特尔新双核处理器面世,其微处理器架构有重大改变,新的微处理器命名为“酷睿”(Intel Core Duo),这也是英特尔的一个重要节点。

黄仁勋当时的回答就颇具前瞻性,并且思路清晰:“我们做的业务和英特尔是非常不一样的,微软和英特尔要创造的技术是要满足所有人的需求。但我们不是,我们也不是入门级的基础GPU厂商,我们专注于对优异的图形技术有巨大需求的人群。要知道有成千上万的人喜欢制造电影、喜欢拍照,他们不会满足于基本功能的产品,这是一个庞大的群体。”

他不仅预测到了计算需求的爆发,还对计算设备的发展趋势有了预判。当采访者将英特尔、AMD和英伟达比喻成三国时,黄仁勋直言:“你把世界描绘得太小了。”

在他看来,从2008年开始未来的20年中,生活中最重要的计算机是手机,不是服务器电脑、不是台式电脑、也不是笔记本电脑,“现在(2008年)的三国没有人在做这个事情,我觉得那个世界才是我们要奔赴的,如果你把世界限定窄了,那你的战略就会窄。”

回顾看,英特尔最终错过了移动市场,当然英特尔的业务早已从PC拓展更广阔的云市场,英特尔继续inside。只是眼下,随着AI技术再次突破,英伟达再次攀升高峰,英特尔面对着四面楚歌的困境。

内部看,英特尔正在着力修复制程的开发节奏,重金投资的晶圆厂还需要时间去建设。外部看,不论是PC端还是服务器端,对手们来势汹汹,AMD、英伟达都是老对手,苹果自研的电脑芯片系列正逐步升级,且ARM架构一直暗流涌动,市场上的竞争者越来越多。对于英特尔而言,从x86架构到全栈式的硬件软件生态,较量都更焦灼。

摩尔定律和算力更迭

在“摩尔定律”驱动的节奏下,半导体产业狂奔了大半个世纪,然而随着工艺的持续演进,近年来“摩尔定律”放缓已经成为共识。

甚至一些人认为摩尔定律已经失效了。2022年,黄仁勋就表达了相关的观点,认为“摩尔定律结束了”。他在一场采访中表示,以类似成本实现两倍业绩预期对于芯片行业来说已成为过去。

也有观点认为摩尔定律的终结是必然的。在现有技术条件下,芯片上晶体管的数量越来越多,继续缩小芯片元件的尺寸和间距越来越困难,因此晶体管数量翻倍的速度已经减缓。此外,由于芯片制造工艺的限制,一些新型材料的使用、新型器件结构的引入等技术进步遇到了困难,使得“摩尔定律”的预测能力变得越来越弱。

但是,在英特尔CEO帕特·基辛格看来,摩尔定律并没有失效,摩尔定律至少在未来的十年里依然有效。在对摩尔的悼词中,基辛格表示:“英特尔仍然受到摩尔定律的启发,并打算追求它,直到元素周期表用尽。”

此前他指出,结合RibbonFET、PowerVia两大突破性技术,还有High-NA光刻机等先进技术,英特尔希望到2030年在一个芯片封装上可以有1万亿个晶体管,英特尔制定了4年内交付5个制程节点的计划,欲在2025年重回制程领先地位。

基辛格所代表的阵营认为,摩尔定律只是面临了新的挑战。随着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等新兴技术的兴起,对芯片计算性能、能效比等方面的需求日益增长,推动了芯片制造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发展,也为摩尔定律的延续提供了新的可能性。例如,采用三维集成、多核处理器、新型器件结构等技术,可以在有限的芯片面积上实现更多的晶体管数量和更高的计算性能。

当前,摩尔定律的失效与否仍然是一个有争议的话题。尽管现有技术条件下晶体管数量的翻倍速度已经放缓,但随着半导体技术的不断革新和发展,新的技术手段可能会再次推动晶体管数量的快速增长。因此,摩尔定律的命运还有待观察。

同时值得一提的是,近日,OpenAI的CEO山姆·阿尔特曼(Sam Altman)在社交平台上提出了一个新版“摩尔定律”:宇宙中的智能,每18个月翻一倍。

不论阿尔特曼预测的AI界“摩尔定律”是否准确、半导体界的“摩尔定律”是否失效,人类对于算力的需求还在快速增长。尤其是现在,OpenAI推出的ChatGPT正在以小时为尺度不断进化,背后主要是超强计算能力的支撑。

其中,GPU更是计算主力,因为GPU的并行计算能力更强,它的架构和设计特点使其更适合处理大规模的、密集的数据计算,如图像和视频处理、科学计算、机器学习等方面。当然,CPU仍然在很多领域具有重要地位,如通用计算、操作系统、数据库等方面。只是随着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快速发展,GPU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目前GPU已经成为很多领域的主要计算基础设施之一。

前述产业观察人士进一步指出,传统或者说古典算力,通常指的是使用CPU作为主要计算资源的计算方式,但随着人工智能、深度学习等技术的发展,传统算力已经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计算需求。而GPU等加速器逐渐成为了处理复杂计算任务的主要选择,特别是对于大规模并行计算、图像处理、机器学习等领域的应用具备优势。

而CPU和GPU之间的关系也逐渐从竞争转变为协同合作,在许多应用场景中,GPU和CPU相互补充的,在英伟达最新一代的产品中,就已经将GPU和CPU进行联结,将CPU的能力融入其GPU的生态中。

事实上,异构计算早已成为趋势,在GPU和CPU的分分合合、主配角的竞争中,算力世界正展开历史新画卷。

SFC

本期编辑 黎雨桐 实习生 余心雨

21君荐读

传奇落幕,8300亿巨头发布讣告

英特尔中国区董事长王锐:越是危机越要投资创新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tcw58.com/n/a55489.html

戈登·摩尔,半导体,公司,产业链,力时代,威廉·肖克利,世纪,旧金山湾区,硅谷,晶体管,半导体,摩尔定律,英特尔,摩尔,肖克利

同城58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戈登·摩尔,半导体,公司,产业链,力时代,威廉·肖克利,世纪,旧金山湾区,硅谷,晶体管,半导体,摩尔定律,英特尔,摩尔,肖克利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戈登·摩尔,半导体,公司,产业链,力时代,威廉·肖克利,世纪,旧金山湾区,硅谷,晶体管,半导体,摩尔定律,英特尔,摩尔,肖克利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