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城58网 资讯 联影医疗2022年营收增速放缓,国产影像设备龙头高增长逻辑在哪?

联影医疗2022年营收增速放缓,国产影像设备龙头高增长逻辑在哪?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武瑛港 北京报道 2月27日,联影医疗发布2022年度业绩快报,2022年度实现营业总收入约92.4亿元,同比增长27.36%;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16.3亿元,同比增长15.31%;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13.1亿元,同比增长12.43%。

业绩快报显示,报告期内,联影医疗积极应对新冠疫情带来的不确定性,不断加大对新产品、新技术的研发投入,向市场推出多款创新型产品。在国内市场,通过加强供应链管理和销售管理,推动业务稳健增长;在海外市场,克服复杂的区域经济变化与地缘政治的影响,凭借高性能产品和创新技术,业绩取得了显著突破。

但是值得关注的是,虽然联影医疗营收增长超过20%,但是和2019年-2021年期间超过50%的复合增长率相比,增速似乎已明显下降。那么,问题出在哪?

或因疫情提前透支市场需求

根据招股书数据,2019年-2021年联影医疗营业收入分别约为29.8亿元、57.6亿元及72.5亿元,收入复合增长率达到56.03%,其中2020年营收增速达93.3%,净利润分别约为-4804.8万元、9.4亿元和14.0亿元,2021年增速为48.9%,实现了较快增长。

相比之下,2022年联影医疗的营收和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增速分别为27.36%和15.31%,背后原因或许与疫情影响下部分影像设备市场被透支有关。

据了解,疫情期间国内CT采购量出现明显增长,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2017-2019年,全国CT销售量分别为3020、3511和3825台,到2020年销售量增长73%至6610台,2021年进一步增长到6889台。

曾有业内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疫情期间一定程度上已经透支了CT市场的未来增长,短期内国内CT采购量已经基本到顶,未来三年新增销售量可能很难超过7000台,会走下坡路,能超过6000台已很不错,估计三年以后才能进一步增长,但被透支的主要是基层市场,减少的上千台需求大部分将是基层16排CT。

联影医疗也在招股书中表示,在新冠疫情早期CT和DR产品市场需求激增,提前释放了今后一段时间的部分新增购置需求。

自2020年初新冠疫情以来,国家卫健委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先后印发多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版本,将肺炎影像学特征作为新冠疑似病例的诊断标准,其中有诊疗方案更是将肺炎影像学特征作为临床诊断病例的判断标准。因此,通过CT和移动DR产品进行的肺部影像检查成为新冠感染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的重要方式,短时间内推动了医疗机构对CT和移动DR产品的大量配置需求,也大幅度提高了联影医疗此类产品的销售收入。

2020年和2021年,国家发布推动疫情防控基础设施投入的相关政策,也带动了CT和移动DR的市场需求。然而随着疫情政策变化以及新冠疫苗和治疗药物取得重要进展,特别是核酸检测和抗原检测成为新冠疫情检测的主要手段,医疗机构因新冠防控产生的CT和DR产品的购置需求不再发生。

另外由于CT和DR的使用寿命为5-10年,新冠疫情早期购置的此类产品一定程度上满足了部分医疗机构今后几年的常规使用需求,造成其后市场总体需求相对下降,可能导致联影医疗CT和DR产品的销售收入增速放缓甚至下滑。

而CT和DR正是联影医疗的重要产品,招股书数据显示,按2020年度国内新增台数口径,联影医疗CT产品在国内新增市场占有率排名第一,64排以下CT排名第一、64排及以上CT排名第四;DR及移动DR产品在国内新增市场占有率分别排名第二和第一。

2019年-2021年,CT销售额分别占联影医疗主营业务收入的34.67%、45.14%和47.87%,另外XR产品销售额分别占主营业务收入12.38%、14.46%和6.91%。据了解,XR设备可分为通用X射线机(GXR)和介入X射线机(IXR),GXR包含常规DR、移动DR等。

关键零部件如何突破

在低端CT市场透支的情况下,高端设备的重要性会进一步凸显,但是关键零部件或将成为包括联影医疗在内的国内医疗设备企业所共同面临的挑战。

根据灼识咨询的统计数据,医学影像设备是医疗器械行业中技术壁垒最高的细分市场之一。预计2030年全球医疗影像设备市场规模预计达627亿美元,2020-2030年CAGR为3.8%;预计2030年中国医疗影像设备市场规模达1085亿元,2020-2030年CAGR为7.3%。

球管是CT的关键零部件之一,曾有医疗设备业内资深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表示,国内可以生产5.3MHU(热容量单位)以下的球管,稳定性和可靠性正在持续提升,但是5.3MHU以上的球管和进口产品存在明显差距,比如血管造影设备需要有连续的曝光,那么就要用高热容量的球管,高端的CT设备同样需要。

另外核心零部件的元件和原材料也亟需突破,比如PET-CT探测器中的硅光电倍增管,简称SiPM,可以将微弱光信号转化成可测电信号,也是依赖进口,突破这些元件可能比解决整机问题还要急迫。

联影医疗也在招股书中表示,其部分产品的核心部件依赖外购,可能产生短期缺货或成本上升风险,截至招股书签署日,联影医疗生产CT产品用的球管和高压发生器,生产XR产品用的X射线管、高压发生器和平板探测器,以及生产RT产品用的磁控管等核心部件仍以外购为主。

因此,一方面联影医疗生产用的外购核心部件存在无法稳定供应的风险,因为主要境外供应商位于美国、欧洲和加拿大等国家和地区,若上述国家如果出台负面政策限制生产所需核心部件的出口,可能导致公司无法足量进口上述核心部件;另一方面,对外采购核心部件还存在价格波动的风险。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联影医疗目前已在关键零部件方面推进技术攻关,例如已通过自研掌握了高压发生器技术,目前该零部件已经实现量产并运用于部分产品中,以及近日联影医疗正式推出新一代分子影像技术平台和业界首款全芯无极数字PET/CT,该PET-CT系统的核心技术关键在于联影医疗自研的分子影像专用芯片。

另外值得关注的是,随着市场竞争加剧,联影医疗市场份额可能还会面临下降的风险。

据招股书分析,一方面,我国高端医学影像设备市场过去一直被GE医疗、西门子医疗和飞利浦医疗等外资企业垄断,在高端PET/CT、MR和CT等产品市场,进口品牌曾占据90%以上的市场份额。经过十余年发展,进口品牌的市场份额呈现下降趋势,但是凭借其过去多年积累的品牌优势、渠道优势和技术优势,进口厂家仍然处于市场领先地位。

另一方面,联影医疗还面临国内医学影像设备厂商的竞争,包括迈瑞医疗、东软医疗、万东医疗等在内的国内厂家在XR、CT、MR和PET/CT等产品领域的布局。

但是根据西部证券研报分析,市场认为高端医疗影像设备长期被GPS(GE医疗、飞利浦和西门子医疗)垄断,研发壁垒高,国产厂家难以突破,但是联影医疗作为国内医疗影像设备的龙头企业,低中高全产品线覆盖,更有业内首推的顶配PET/CT、5.0TMR等产品见证研发能力。

此外,市场认为大型医疗设备更新换代周期长,公司业绩难以长期维持,但近年来随着人民群众对健康生活的不断追求,大型设备更换周期有所缩短,且维保服务会随着装机量提升逐年增加,贡献维保收入。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tcw58.com/n/a43817.html

联影医疗2022年营收增速放缓,国产影像设备龙头高增长逻辑在哪?

同城58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联影医疗2022年营收增速放缓,国产影像设备龙头高增长逻辑在哪?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联影医疗2022年营收增速放缓,国产影像设备龙头高增长逻辑在哪?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